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

糖尿病該如何治療與常見的合併症

1066    
TAGS

如何控制糖尿病

控制糖尿病必須靠病人與醫療團隊合作。首先是與營養師共同計畫與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同時要有適當的運動。當經過三個月非藥物控制後,血糖仍控制不理想時,則需要配合藥物的治療。而在家自我監測血糖是調整飲食、運動、藥物劑量的依據。
(一) 糖尿病人飲食原則
1.    遵循與營養師共同協商的飲食計畫,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
2.    依飲食計畫適量攝取主食類、水果類、油脂類、奶類、肉魚豆蛋類與蔬菜類等六大類食物。
3.    每日攝食總熱量以維持理想體重為原則。
4.    食物選擇以低糖、低鹽、低油與高纖維原則。


(二) 糖尿病人運動原則
1.    最好每天運動,原則上每次30-60分鐘,每週至少運動210分鐘。
2.    運動時最好能達到最高心跳速率的70%以上,或以達到出汗,不會覺得太疲累為原則。最高心跳速率算法為220-病人年齡。
3.    體操、散步、健走、慢跑、舞蹈、游泳、其腳踏車等皆可,要量力而為。
4.    運動前後最好能監測血糖。

 

如何治療糖尿病
(一) 糖尿病之藥物治療
1.    口服降血糖藥物
(1)適用於第2型糖尿病人。
(2)目前台灣常用之口服降血糖藥有下列幾類:
A.    磺胺尿素類:可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
B.    雙胍類:可抑制肝臟製造葡萄糖,減少腸胃道對葡萄糖之吸收,促進胰島素在週邊組織的利用。
C.    阿爾發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會延緩糖類食物在腸道之消化吸收。
D.    Thiazolidinediones:可促進細胞對胰島素之敏感性。
E.    Meglitinides:可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之短效與速效藥物。
F.    DDP-4 抑制劑:可以提高血液循環中生理活性的 GIP 及 GLP-1,因而增加胰島素的分泌, 達到血糖改善升高的程度。
G.    纖維:可搭配食物同時服用,增加飽足感。
(3)常見之副作用:低血糖、過敏、腹痛、腹脹、腹瀉、噁心、乳酸中毒。
(4)不適合使用口服降血藥之情況:
A.    第1型糖尿病病人。
B.    懷孕婦女。
C.    嚴重肝、腎功能不良者。
D.    服用高劑量降血糖藥仍無法良好控制血糖。
E.    重大壓力情況,如敗血症、重大手術、嚴重外傷、長期禁食。
F.    對口服藥過敏或不能忍受其副作用者。
2.    胰島素注射劑
(1)適用對象:第 1 型糖尿病人、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控制失敗者、不能吃口服藥者。
(2)胰島素之分類:依作用時間長短不同,胰島素可分為超短速效型、短效型、中效型、長效型與預混型。
(3)常見之副作用:低血糖、下肢水腫、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過敏、注射部位紅腫與搔癢。
(4)升糖素肽胜-1(GLP-1)類似物注射劑:
A.    作用:GLP-1 與胰臟 β 細胞結合,可以增加血糖辨識的程度,從而促使胰島素分泌,並可抑制胰臟 α 細胞分泌升糖素,因而使肝臟輸出的葡萄糖量減少,進而延緩胃部排空, 減少食物攝取量。
B.    常見之副作用:噁心、低血糖、頭暈、頭痛、食慾減退、緊張不安、胃部區域疼痛、脹氣、消化不良、大量盜汗、喪失活力與力氣、胃灼熱及注射部位皮膚發生不良反應。

(二) 血糖自我監測
       在家自己驗血糖可以隨時知道平日血糖控制是否良好,做為改善飲食與運動習慣的依據。血糖記錄也可以給門診醫師做為調整藥物劑量的重要參考。目前血糖機已經非常普遍,每一位糖尿病人都應該準備一台合適自己操作的血糖機,並時常利用它。
 

糖尿病之急性併發症
(一) 降血糖藥物引發低血糖
常因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過量,或飲食量過少,或運動量過多,或急性疾病,造成血糖值低於70mg/dl。症狀有冒冷汗、心悸、手發抖、飢餓感、全身無力感、皮膚濕冷、臉色蒼白、頭暈、頭痛、焦躁不安、神智不清、嚴重時會昏迷。
(二) 糖尿病酮酸血症
好發於第 1 型糖尿病病人,但第 2 型糖尿病人也會發生。中斷胰島素治療或感染、外傷等重大壓力事件都是主因。症狀有口渴、多尿、全身衰弱無力、噁心、嘔吐、腹痛、喘、呼吸急促、呼氣有丙酮味,嚴重時會有低血壓、休克、意識不清或昏迷。
(三) 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
好發於使用口服降血糖藥之第 2 型糖尿病人,因感染或重大壓力事件等,使血糖控制不良, 體內水分流失過多造成。症狀有口渴、多尿、皮膚乾燥、全身無力、頭暈、抽搐、肢體癱瘓、意識不清,嚴重時會昏迷。呼吸大多無明顯變化。
 

糖尿病之慢性併發症
(一) 眼睛病變
糖尿病人易出現玻璃體出血以及不同程度之視網膜病變,使糖尿病人失明之機會比一般人高很多。糖尿病人應每年至少至眼科檢查眼底一次,如已有眼睛病變應儘快接受治療,以延緩視力惡化。
(二) 腎臟病變
糖尿病腎病變是台灣人尿毒症的主因。腎病變最早出現微量蛋白尿,接著出現蛋白尿,最後惡化為尿毒症。病人可能逐漸有水腫、尿量減少或血壓上升之情形。如已出現腎臟病變,病人必須每日限制飲食中蛋白質攝取量,並積極控制血糖及血壓以延緩腎功能的惡化。
(三) 神經病變
常出現多發性神經病變,侵犯全身神經,包括周邊神經、自律神經與神經根病變。如果侵犯四肢末梢神經,會造成四肢麻木、刺痛感與觸覺遲鈍,尤其夜間症狀比較嚴重。如果侵犯自律神經,則可能造成姿勢性低血糖、排尿困難、尿失禁、便秘與異常出汗。
(四) 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人易併發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與週邊血管阻塞,這些乃是糖尿病人主要死亡原因。積極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肪,戒菸與運動,都可避免大血管病變。
(五) 糖尿病足部病變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人截肢之主因。糖尿病足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包括神經病變,週邊血管阻塞與傷口潰瘍感染。內科治療包括使用抗生素與積極控制血糖,如果足部傷口惡化,則需請外科做擴創清理,血管移植或截肢手術。

                                                                 

    ~如需轉載本篇文章或有任何疑問,請洽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代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