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訊息

組織架構

醫學教育

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

  1. 緣起

民國92年國內發生SARS疫情暴露我國醫療體系及醫學教育體系多年的缺失,在疫情趨穩之後,衛生福利部提出重整臨床醫師養成訓練改革計畫,於92年7月正式公告實施「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讓每位新進第一年住院醫師均接受為期3個月的一般醫學訓練,藉此逐步導正國內過度且過早專科化的住院醫師訓練制度;第二階段於95年度起以原有3個月訓練模式為基礎,辦理6個月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自100年7月起實施一年期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期達到提升受訓學員學習成效,使新進醫師具備獨立執業能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品質。

  1. 訓練目的

(一)具體落實美國IOM (Institute of Medicine)以核心能力為導向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包括: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跨領域的醫療團隊工作、基於實證醫學的專業執行、醫療品質促進以及資訊技術利用等; 及ACGM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 所建議的核心能力,包括:病人照顧、醫學知識、臨床工作中的學習與改善、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醫療專業以及制度下的臨床工作等。

(二)重視以學習者為中心,加強一般醫學實務臨床訓練。

(三)加強社區醫療、保健的理念及參與社區現場實作的經驗。

(四)加強人本、人文與社會關懷,培養與病人及其家屬應對時,應具備的舉止與談吐,砥礪品德並恪守醫學倫理。

(五)培養實證臨床決策分析能力,並造就自我學習能力。

  1. 課程記事

(一)2003年承接行政院衛生署『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進行「1個月社區醫學基本課程」訓練。

(二)2007年增加「1個月社區醫療相關選修—兒科」及「1個月社區醫療相關選修—急診醫學科」兩項課程。

(三)2009年8月則增加「1個月社區醫療相關選修—社區醫學實務」課程,並將原「1個月社區醫療相關選修—急診醫學科」改為「1個月急診醫學實務」,所執行訓練課程有四項。

(四)2011年8月因應行政院衛生署施行『一年期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劃』為合作醫院訓練醫院,增加「2個月社區醫學」、「1個月內科」及「1個月兒科」,共執行七項訓練課程。

(五)2012年8月為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合作醫院,與馬偕紀念醫院合作代訓「2個月社區醫學」及「1個月內科」,與署立台中豐原醫院合作代訓1個月兒科」。

(六)2014年8月仍與馬偕紀念醫院合作代訓「2個月社區醫學」及「1個月內科」外,另新增大里仁愛醫院合作代訓「一個月內科、一個月兒科、二個月社區」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合作代訓「一個月內科、二個月社區」。

(七)2015年12月起一個月內科PGY由血液腫瘤科許彥寧醫師負責課程規畫及擔任導師。

(八)2016年新增並通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分組試辦計畫】外(婦)科組「一個月社區外科」,「一個月社區外科」由骨科葉雅菱醫師負責課程規畫及擔任導師。

(九)2017年新增並通過馬偕紀念醫院【分組試辦計畫】外(婦)科組「一個月社區外科」,「一個月社區外科」由骨科葉雅菱醫師負責課程規畫及擔任導師。

(十)2018年起配合108年度二年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制度,承接「馬偕紀念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第一年二個月社區醫學訓練課程、第二年內、外、婦、兒科四分組訓練課程及「澄清綜合醫院中港分院」第二年兒科、婦科分組訓練課程。

(十一)2020年起程為主訓醫院,開始收訓PGY主訓學員。

 

實習醫學生

  1. 訓練目標

培養實習醫學生基本臨床技能及全人照護理念,確實獲得核心診療技能,並為進階學習的專科醫師訓練奠立良好基礎。

  1. 訓練目的

■了解醫學之科學基礎並且能夠將科學知識應用於醫療工作,從事終身學習以掌握醫學發展。

■能夠與病人做適當的溝通、獲取病史資料、執行身體檢查、進行診斷過程、判讀檢驗資訊、給予基本處置等臨床技能。

■能夠執行以病人為中心之醫療。

■能夠在醫療團隊中與隊友建立良好關係,並能尊重其他專業人員的角色。

■能夠基於實證醫學執行一般醫療。

■能夠評估、改善醫療品質及處理醫療品質問題。

■能夠運用資訊技術於醫療照顧。

■能夠做倫理判斷及一般醫療決定。

 

牙醫師畢業後一般醫學

訓練目標

提供「以病人為中心」(patient – centered) 及「整體牙科治療」(comprehensive dental treatment ) 觀念為基礎的醫療模式之臨床牙醫養成教育,使其熟悉一般牙科疾病之診斷及治療、培養具有獨立作業能力、能清楚判斷自行負責治療、會診或轉診之全科牙醫師。

培養成為負責醫師需具備之管理能力:診所管理實務、國家衛生政策、健保制度、溝通技巧、病人安全、感染控制、醫學倫理、醫療法律等。

依循訓練課程之設計,銜接牙醫師學校教育,且以病人為中心,強化整體牙科治療、一般臨床技術、獨立執業之負責牙醫師所應具備的管理能力與轉介能力等五大方向發展,以及七項能力範疇:(1)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2)醫學科學基礎知識,(3)溝通技能,(4)臨床技能,(5)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6)資訊管理,(7)批判性思維與研究等。

訓練項目

以病人為中心,強化整體牙科治療、一般臨床技術、獨立執業之負責牙醫師應具備的管理能力與轉介能力等五大方向發展,以及七項能力範疇:(1)職業價值、態度、行為和倫理(2)醫學科學基礎知識(3)溝通技能(4)臨床技能(5)群體健康和衛生系統(6)資訊管理(7)批判性思維與研究等。

訓練課程

基本訓練(50小時)

  1. 醫學倫理、法律與醫療爭議:1.瞭解醫學專業素養、2.瞭解醫學倫理規範、3.瞭解醫療專業法律規範、4.具備處理醫療糾紛基本能力、5.安排性別相關議題、6.安排職場安全相關議題。
  2. 實證醫學:1.瞭解實證醫學的內涵、2.執行文獻搜尋與評讀、3.應用實證醫學於臨床照護。
  3. 感染管制:1. 認識口腔治療中可能之傳染性疾病及感染途徑、2.認識牙科執業過程中之各項感染管制觀念、原則、措施及尖銳物防扎處理、3.認識牙科醫療廢棄物之貯存、清除過程、應注意事項及各項器械設施之消毒滅菌、4.認識環境與空氣中的微粒污物與病體可能造成的健康威脅。
  4. 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通過高級心臟救命術訓練(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5. 醫療品質、病人安全及口腔醫務管理:1.瞭解醫療品質的意義、2.牙科醫療品質工具之應用、3.了解病人安全之項目、4.熟悉病人安全之應用、5.瞭解制度下之臨床工作、6.建議可包含職場減壓相關訓練。
  6. 病歷寫作:1.瞭解病歷內容之意義、2.瞭解問診及書寫內容重點與技巧、3.瞭解Time-out的重要性、4.瞭解病歷書寫的合理性、邏輯性。
  7. 衛生政策:1.認識牙醫衛生政策現況、2.介紹政府或牙醫界推動之衛生政策項目或現況或施政重點。
  8. 健康保險、健保事務及轉診處理:1.認識全民健康保險推動的背景與歷程,組織架構及運作方式、2.瞭解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管理的相關法規、3.瞭解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審查的法規與作業流程。
  9. 口腔病理診斷:1.認識臨床口腔組織病變之鑑別診斷、2.了解口腔組織病變之治療、追蹤及轉診。

必修訓練(18個月)

  1. 一般牙科全人治療訓練:具有一般牙科全人治療之能力。
  2. 社區牙醫訓練:使牙醫師熟悉社區口腔健康發展工作,促進社區民眾之口腔健康,成為民眾口腔健康問題之預防保健規劃者、提供者、諮詢者、教育者、協調者。
  3. 口腔顎面外科及牙科急症處理訓練(24小時):達成口顎面外科及牙科急症處理基本訓練,使其具備牙科常見急症及併發症處理能力。

選修訓練(6個月)

  1. 口腔顎面外科訓練:達成口腔顎面外科訓練基本訓練。
  2. 牙髓病訓練:具有牙髓疼痛、牙齒外傷、根管治療及充填等處理能力。
  3. 牙周病訓練:具有記錄、診斷牙周病情、牙周基礎治療及基本牙周手術等處理能力。
  4. 補綴訓練/贋復牙科訓練:具有記錄、診斷牙齒咬合、提供製作固定及活動義齒之能力,並了解植牙、顳顎關節疼痛之處理。
  5. 齒顎矯正訓練:達成齒顎矯正基本分析與操作訓練,如:記錄、分析顱顏、齒列生長、牙齒咬合、顏面美觀及簡單性齒列矯正之處理能力。
  6. 牙體復形訓練:具有診斷治療修復因齲齒、外傷、形態、結構、排列異常及變色的牙齒,使其恢復咀嚼功能及美觀之處理能力。
  7. 一般牙科精進訓練/家庭牙醫訓練:以”病人為中心”及”整體牙科治療”觀念為基礎的精進臨床牙科醫療模式,使其成為具有獨立完成完整牙科疾病診斷、治療、會診或轉診能力之牙科醫師。

 

臨床醫事人員培訓計畫

https://pec.mohw.gov.tw/Security/Login.aspx

 

  • 計畫目的

    參與每年度「衛生福利部臨床醫事人員培訓計畫」,醫院提供良好之訓練場所及教學資源,讓受訓醫事人員在臨床教師指導下,學習專業及訓練必要完整照護能力,並從病人的照護中學習與病人及家屬的溝通能力、及以多元跨領域團隊照護為癌症病患、身心科病患、腦中風病患、出院病人等準備,以團隊合作共同照護為病患擬定適切照護計畫,落實全人照護,加以學習重視醫療品質的改善與醫療資源的最佳運用,養成對醫療專業的敬重與責任感,藉以達成醫療品質之提昇及確保病人安全之目標。

 

  • 訓練職類

     護理師(護士)、藥師、醫事放射師(士)、醫事檢驗師(生)、

職能治療師(生)、物理治療師(生)、臨床心理師、呼吸治療師及營養師。

 

  • 整體計畫執行成效評估

1. 學員意見回饋、學員座談會、輔導記錄。

2. 雙向回饋機制:藉由臨床教師的評核及受訓學員學習狀況回饋結果。

3. 實施『導師制度』,由各單位遴選導師以負責掌握學員學習成效。

4. 執行臨床醫事人員培訓計畫滿意度調查,由各類醫事教師及學員定期

   針對訓練計畫進行評核。

5. 定期召開跨部會跨職系教學會議,討論並擬訂改善措施。

6. 學員回饋評值,學員針對單位訓練整體(課程、師資及場所)滿意程度。

7. 定期進行年度教學醫院教學成效指標成果報告。

 

實習學生

1.訓練目標

臨床實習可說是各類專業人員於養成教育中,最後且最重要的科目,為培育品德技術兼優之各職類專業人才,希望於實習結束後能提升其專業能力,使學生了解未來之臨床工作環境,以作為未來踏入職場前之準備。

2.訓練目的

培養各校各職類實習學生於臨床之基本評估和治療能力,使之成為能獨立作業的專業人員。

3.實習報到須知

實習學生報到須知

4.開放申請實習之單位

藥劑科、放射線科(含放射腫瘤科、核子醫學科)、醫事檢驗科、護理部、醫學營養中心、呼吸治療、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臨床心理、語言治療、眼科(視光系)、行政管理(醫務管理相關科系)、社會服務課、醫工組等。

 

 

 

 

教師培育中心

教師培育中心

  1. 起源

為落實培育具教學素養的臨床教師,提昇完善教學品質及訓練成效,於2008年4月成立『教師培育中心』。

  1. 目的

落實各類教學訓練師資制度,培育優秀醫事人才,成為具教學素養的臨床教師,以提昇完善教學品質及訓練成效,特於醫學教育研究室下設置『教師培育中心』。

  1. 中心任務

■研議與執行「教學師資培育辦法」,定期舉辦或提供院內教師參與相關教師培育課程。

■研議與執行「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師資培訓辦法」,落實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宗旨與目標,提升完善教學品質及訓練成效。

■研議與執行「導師制度實施辦法」,強化導師制度之運作功能,落實學員輔導工作。

■研議與執行「優良臨床教師遴選及獎勵辦法」,鼓勵臨床教師積極投入對住院醫師、各類科醫護人員及實習學生之臨床教學訓練。

■研議與執行「臨床教師教學能力評值辦法」,持續加強及提升各類科教學訓練教師之教學能力、技能及表現,以提昇完善教學品質及訓練成效。

■研議與執行「臨床教師關懷暨輔導辦法」,對於無法勝任或教學能力評值不佳之教師進行輔導,協助臨床教師改善其教學素養與技能,達到良好的教學品質及訓練成效。

■積極協助院內各醫療部門制訂該單位之「臨床教師培育」制度,以逐步培育單位人員之教學能力。

■定期召開教師會議,宣導醫院教學政策及目標,建立教師共識,檢討執行成效,訂定改善方案並追蹤執行情況。